6月14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高温天气情况及应对举措。
济南市气象台副台长张永婧介绍,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大陆暖高压影响,预计14-17日济南将连续4天出现持续高温天气。14日全市各区县日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5-16日莱芜、钢城最高气温在36℃以上,市区及其他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其中市区、起步区、章丘北部、济阳、商河部分乡镇和街道接近40℃;
17日莱芜、钢城、平阴最高气温35℃左右,市区及其他区县37℃左右。
18日高温天气结束,最高气温降至32℃左右。
济南市气象台已于13日下午16时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并将继续做好跟踪预报服务,根据标准适时升级高温预警信号等级。
张永婧表示,此次高温天气有利有弊,须坚持趋利避害并举,积极防范应对本次过程。
有利方面:
由于5月中下旬至6月初,济南气温偏低,导致麦收期略有推迟,加之近期降雨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麦收进度,这次高温天气期间全市天气晴好,将有利于小麦的收割晾晒。
不利方面:
生命健康—高温天气威胁生命安全。高温期间,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强,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高,人员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尤其是从事户外高强度工作,很容易中暑。建筑施工和环卫等户外作业工种,应合理调整时间,避开中午到下午高温时段,保护户外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城市运行—用水用电激增,将使供水供电压力增大。连续的高温天气将会使城市供水量增加、供电负荷增大,相关部门要做好供水供电保障,确保广大市民在高温期间用水用电无忧。
生态环境—极易导致臭氧浓度居高不下。高温晴热天气,太阳辐射强度大、温度高、湿度低,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汽车尾气形成的氮氧化物,在高温和光照辐射共同作用下,加快光化学反应速度,催化臭氧的产生,增加地表大气中的臭氧浓度。臭氧浓度的增加,会刺激人们的呼吸道,破坏人体免疫机能,严重的甚至造成神经中毒和死亡。因而,高温期间市民应减少外出,外出时需做好防护。
高温天气结束后,容易出现雷电、短时强降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此也提醒大家提前做好对流性天气的防范。
张永婧说,市气象台将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气象服务。
根据气候趋势预测,今年夏季济南降水偏多,全市平均降水量480~520毫米,较常年(433.8毫米)偏多1~2成;气温偏高,全市平均气温26.5℃~27.5℃,较常年(26.2℃)略偏高,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雨可能会交替出现。
济南计划开放9处人防工程用于避暑纳凉
济南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张建介绍,今年,济南继续开展夏季避暑纳凉活动,计划开放9处人防工程用于避暑纳凉,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包括市、区两级管理的部分单建人防工程和早期人防工程。
分别是:经十一路英雄山人防工程、银座马鞍山人防工程、纬十二路人防工程(负二层)、南门韩国城人防工程、经四路人防工程、佛慧山人防工程、千佛山人防工程31号口部“威龙酒窖”、济阳区安大城市广场人防工程、莱芜区凤城西大街人防工程。
开放时间自6月21日开始,8月31日结束。每天9:30至18:00,人防商城的开放时间与其营业时间一致,市民可以随时进入工程纳凉。
张建表示,为方便市民找到具体位置,目前,正在制作《2023年济南市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地图》,届时大家可以通过市国动办官方网站及有关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行查看。
济南最高日供水量或将超出历史供水量约5万立方米
济南市水务局一级调研员刘明翠介绍,目前,济南市现有城市供水水厂19座、加压站37座、供水管网5300余公里,总设计供水能力217万立方米/天,现实际供水量约120万立方米/天。进入6月份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城市供水量显著增加,预计未来几天最高日供水量将达到130万立方米,超出历史最高日供水量约5万立方米。
面对显著增加的供水需求,市城乡水务部门坚持早研判、早准备、早预防,组织供水企业制定了专门的夏季高峰供水保障方案,从水源储备、运行调度、水质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全力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来源:天下泉城客户端